原來!!原瑞電池科技股票是這樣的公司!!
原瑞電池科技掛牌嗎?
因為原瑞電池科技是未上市
這些公司的訊息相對較少
所以公司掛牌的訊息還是等公司正式公告為主
沒有正式公告的訊息 都應保守看待
這篇文章會將原瑞電池科技股票的公司基本資料、公司新聞統整起來,
可以快速了解這家公司~
想要做好投資 一定要多了解公司
希望大家能多多利用
也歡迎版友們多提供相關公司訊息
若有任何原瑞電池科技能源股票的問題
或者原瑞電池科技股價相關資訊
都歡迎加入LINE好友或來電交流討論
或者用 LINE ID是 @ipo888 歡迎加入好友討論
歡迎直接來電~0960-550-797 陳先生<----手機點我即可撥號
本站提醒
本篇文章純粹由私人整理媒體報導新聞,方便投資人了解公司的相關訊息,
這裡與內容公司無任何關係,文章提到的股票資訊,不代表內容公司有對外流通股票
文章內容皆來自網路上搜尋的新聞,內容報導的真實性,還請版友們自行求證。
另外本站並無任何推薦、銷售、勸誘投資股票之行為,也不接受委託交易
如有冒充本站名義進行上述行為,請告知本站,也請大家不要受騙上當。
歡迎版友們一起討論交流此公司訊息,多多提供資訊
如公司資訊、財務狀況、產業前景、市場流動性之類的訊息
如有造成公司困擾,還煩請私訊告知,將立即處理
「淨零碳排與AI智慧製造」研討會 12/16舉行
經濟日報 翁永全
台灣電池產業的發展最早可以回溯到1990年代,第一波電池產業投資主要是鎳氫電池,除了最早成立的磐石國際,可說由1994年位於竹科的耐能電池揭開序幕。
當時,華新科、台達捷能及電能應用等電池芯廠相繼設立,後來又有台達和湯淺合資公司及長榮等集團投入,至今只剩耐能電池存活,其他鎳氫電池廠在台灣都已經消失不見。
台灣第二波電池產業投資,在2000年前後逐漸萌芽,以鋰鈷氧和鋰錳正極材料的鋰離子電池為主,最早為1998年成立,也是目前最大的鋰電池芯廠南科能元科技,後來還有量威(威力能源)、興能高科技、台灣超能源、有量科技、動能科技和太電電能等電池芯廠商,各家的發展結局各不相同,但都經歷很辛苦的過程。
台灣第三波的電池產業投資大約在2008年前後,幾乎以磷酸鋰鐵電池為主,除了原瑞、國超和長泓已結束之外,延續至今的有昇陽電池、必翔電能、迪吉亞、喬信電子(動能科技)和長利科技等電池芯廠商,以及生產正極材料的立凱電能、泓辰材料(宏瀨)和台塑鋰鐵(長園科)等廠商。
如果說台灣有第四波的電池投資,應該是最近來自台泥、台塑和鴻海集團,還有輝能科技和格斯科技及寶電儲能等新創電池芯廠商,項目包括鋰三元、鋰鐵和鋰鈦氧等系統,甚至還有固態電池。鋰電池原材料供應鏈,除了上述的正極材料,還包括碳基與矽基負極材料、銅箔與鋁箔基板、隔離膜、電解液等關鍵原材料,在台灣都逐漸完備。
TBAA聯盟執行長陳勇全認為,台灣這四波電池產業投資,電池芯生產製程已符合ISO規範的標準化,但大都還沒有進行工廠數位化,更無法做到像日本Panasonic 和韓國LGES的完全自動化。目前全球發展電池產業,都有國家力量支持,面對中國廠商持續巨額投資以及市場規模與成本優勢,陳勇全認為,台灣電池芯廠商除了滿足內需和往利基應用發展,應該善用數位孿生技術發展製程智慧化,未來才有機會維持競爭力。
研調機構InfoLink指出,全球各大電池芯廠已經進入規模經濟的資本戰,台灣難以跟國際大廠比拚性價比,「因此小廠針對技術或材料的高彈性調整、客製化,是未來參與電池芯產業的方式。」
陳勇全表示,TBAA目前積極和新鼎系統及東海大學合作,幫助國內電池廠商朝「電池智慧製造」領域發展。更促成新鼎系統12月16日下午在台中皇家NTC商務中心舉行「淨零碳排與AI智慧製造」研討會,希望協助中部地區廠商積極面對這兩項重要的挑戰。
鴻海旗下 原瑞高層裁光光
【高佳菁、王郁倫╱台北報導】鴻海集團(2317)旗下子公司原瑞電池傳吹熄燈號,剛被資遣的資深員工向《蘋果》爆料指出,公司從今年起陸續裁員,且高階主管在4~5月就全被裁掉,現只剩不到10名員工,公司幾乎已等於關閉狀況。對此,原瑞回應,在進行組織轉型、做人力調整,人力減少數還不到大規模資遣需申報的階段。
要郭董給交代
彭姓員工爆料指出,2年前公司為了增資,要求員工出錢投資,當時他也花5萬元認購5張股票,不過,公司卻遲遲未發股條憑證,雖然撐到最後一刻,但7月時他被裁掉,在離職前問公司「先前投資的股票要怎麼辦?」但公司卻無法給明確答案。投訴人不滿,認為公司是鴻海集團投資的,希望郭董可以給員工一個交待。原瑞回應說:「股條需要幾天處理,會給員工答案。」
鴻海表示,原瑞正在進行組織轉型、人力調整;原瑞係由其總經理孫瑞堂與團隊獨立經營,本公司僅係原瑞投資人之一。原瑞當初係以鼓勵其員工創業,參與公司經營為出發點,由孫瑞堂邀請員工自行參與公司現金增資,但投資本來就有風險,參股之股東本就應承擔原瑞經營之盈虧。
原瑞表示,已成立委員會,由蕭博元擔任主委,協助員工確保權益。鴻海期盼能盡速圓滿解決。
未有大量出貨
彭姓員工說,原瑞專注鋰離子電池研發與製造能源相關產業,2009年鴻海正式投資原瑞,並進駐竹南科學園區。在高峰期員工約有600人,不過,從成立至今,幾乎沒有大量生產過,只有少量出過貨,就因幾乎沒有訂單,生產線大部分時間都處於停工狀態。
由於原瑞研發的電池一直無法量產,在1~2年前,鴻海又投資了同樣是做電池的興富,在購併興富後,原瑞就開始裁員,且從去年開始,陸續將工程師等員工調到興富,截至今年初,已剩不到200名。
投訴人說,在人力大幅縮編後,並未停止裁員動作,從年初起,持續分批裁員,並在約2個月前,某天中午突然將高層全部裁掉,接下來又陸續裁撤留下來的工程師、基層員工,只有少部分的員工調到興富,而最後一批裁員則是在7月初,由於投訴人是最後一批被裁的員工,他說:「在這批被裁後,公司剩不到10名員,幾乎已處於倒閉狀態。」
原瑞電池小檔案
董事長:蕭博元
額定資本額:23億元
實收資本額:6.77億元
大股東:UER Holdings Corporation(隸屬鴻海集團)
核准設立日期:2004/4/21
營業項目:電子零組件製造業、電池製造業、光學儀器製造業
資料來源:經濟部商業司
鴻海電動車產線 落地台灣
傳鴻海考慮在美設面板廠,供應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產業人士指出,鴻海規劃在台灣設立電動車產線,強調「MIT」,對此鴻海表示,細節不便透露。
市場傳出鴻海透過旗下面板廠群創,供應車用面板給電動車大廠特斯拉,鴻海也考慮在美國設立一座面板廠,供應特斯拉相關車用面板。
產業人士表示,鴻海目前並沒有規劃在美國設立供應電動車應用的面板廠,鴻海考量在美國設立10代線面板廠,與電動車面板規劃無關。
產業人士透露,鴻海正積極規劃在台灣設立整體電動車生產線,對於電動車生產線規畫,考量以台灣為主要生產基地,對於電動車,鴻海的大原則是「台灣製造」(Made in Taiwan)。
對於上述消息,鴻海表示,與相關客戶密切合作中,細節不便對外透露。
產業人士指出,鴻海與特斯拉合作密切,特斯拉規劃 3月進軍中國大陸市場,未來也不排除進軍東南亞市場。從生產線布局考量,鴻海在台灣設立完整電動車產線,可以就近供應電動車大廠在中國大陸和東南亞市場的需求。
產業人士表示,鴻海規劃在台灣設立完整的電動車產線,主要產品項目涵蓋電池、電機電控、連接器、車用線束、面板、鋁加工技術到車體組裝等。
鴻海積極布局電動車專利,去年12月中國大陸海協會長陳德銘率領交流團參訪鴻海土城頂埔廠區,鴻海展現在電池組合、汽車伺服系統控制、汽車系統與衛星定位整合、無人駕駛等先進實力。
產業人士表示,鴻海長期耕耘汽車零部件產品,已切入全球知名整車大廠供應鏈,鴻海轉投資原瑞電池科技(UER Technology),也取得正極材料鋰聚合物關鍵材料。
海正積極開發在台灣台中中部科學園區的「智動化創新園區」,園區未來規劃生產高精密汽車零配件、精密壓鑄品、鎂鋁合金相關產品、動力電池、新能源系統等高階產品。
公司簡介
原瑞電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於2009年成立,由富士康集團主力投資並支持,資本額美金一億元,員工700人,是目前台灣規模最大的二次鋰電池公司。
經營理念以永續發展為目標,不因擴大規模而躁進,用踏實的步伐迎向綠能新世紀。公司 Logo 是綠葉所組成的花,意涵是「一花開五葉」,代表創意積極的活力,追循環保與社會的永續發展,謹慎優雅的行事態度,迎向創新科技的成果。
公司核心經營團隊承襲自1999年起帶領台灣投入於鋰電池產業的人才,取經美國先進鋰電池廠之技術,秉著長期至今與日本先端材料、工具機廠、電池產品公司之合作經驗,歷經15年橫跨全球上、中、下游電池產業的磨合與學習,專注鋰離子電池研發與全自動生產線開發,具備業界第一的全自動化鋰電芯高速生產線與高度資訊整合的電池模組生產管理平台。
總部設置於台灣竹南科學工業園區,製造廠包含竹南廠與深圳龍華廠,產品應用橫跨消費性與專業電子產品,包含行動電話、筆記型電腦、攝影機、醫療救護、通訊資訊、電動汽車等等。
|
||||||||||||||||||||||||||||||||||||||||||||||||||||||
|
與我聯繫
原瑞電池科技交易或原瑞電池科技股價的問題可以加LINE聯繫,互相交流討論
歡迎直接來電~0960-550-797 陳先生<----手機點我即可撥號
常見問題
原瑞電池科技股價如何查詢?
原瑞電池科技股票交易如何進行?
留言列表